2023年万友名校大联考试卷(二)语文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2023年万友名校大联考试卷(二)语文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2023年万友名校大联考试卷(二)语文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A.叙事性文学会随时代而迅速变化,诗歌则一直固守本民族特征、反映民族集体无意识心理。B.人们会自觉期待实现古典诗歌理想,说明中国诗歌已经完成“无意识”到“意识”的转变。C.文章从中国现代新诗对古典传统的自觉继承这一角度,对新月派的文学贡献给予高度肯定。D.中国现代新诗完全还原和继承了古典诗歌传统和理想,这来自于诗人和读者的共同“期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如电影特写镜头,将历史呈现在读者眼前,吸引读者阅读兴趣。B.横线处表明端午因后人对屈原的缅怀与敬仰而成了属于屈原的节日且传承千年。C.作者以史诗般的语言,回溯历史,感悟现实,使文章意蕴深厚,充满张力。D.引用余光中的“蓝墨水”比喻中国文化,表现屈原在中国文化中的开创性作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可以是自己生前写的,也可以是别人写的。B.进士第,是中国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如洪迈《容斋三笔·词学科目》:“任子中选者,赐进士第。”C.“皆以子厚为师”中的“师”指老师,与韩愈《师说》中“吾从而师之”的“师”含义相同。D.“仅如毛发比”中的“毛发”,比喻小小的利害冲突,与荀子《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中“江海”的用法相同。
2023年万友名校大联考试卷(二)语文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souti.cn/67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