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以下展示关于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单元综合测试卷时间:70分钟 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表内容为战国政治改革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对该表的分析,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随着列国疆域扩大、人口增加,如何处理好“大地域”国家治理的问题日益严重的兼并形势对各国生存及建设能力提出的要求如何解决?频繁的人口流动和旧有的村庄体系解体所造成的社会问题怎么应对?各国在兼并战争形势下对人才的渴求怎样解决?A.社会演进中孕育中央集权因素B.耕战改革是应对时代潮流的途径C.人口、人才流动加强民族交融D.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受战乱频仍
2、影响2.2023江西宜丰中学月考如表所示为东汉永和五年(公元140年),西河、朔方、五原等长城沿线八郡的人口数分别较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比例(以西汉元始二年人口数为100%)。该现象说明当时( ) 郡名西河朔方五原云中人口比例4.13%5.74%9.92%15.25%郡名定襄雁门代上谷人口比例8.32%84.85%45.27%43.48%A.中央对边地郡县的控制加强B.户籍管理制度遭破坏C.少数民族内迁具有空间基础D.游牧经济的范围扩展3.2023福建南平期末汉书载,汉初河西走廊“无城郭常居耕田之业”;经过汉武帝以后近120年的开发,“河西殷富,带河为固”;西晋以后,该地区的农业又逐渐衰
3、退。这表明河西走廊的农业发展( ) A.深受农牧交锋的影响B.面临五胡内迁的冲击C.依赖基层社会的治理D.影响区域人口的迁徙4.2023重庆纯阳中学月考自古以来,汉语就存在复杂的方言分歧,历史上汉语形成了7个方言区,分别是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闽方言区、粤方言区、客家方言区、湘方言区、赣方言区。这种汉语方言的地理分布特征( ) A.由古代中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所导致B.与古代中国自然社会环境引发的人口流动有关C.与古代中国封建统治中心地理分布关系密切D.与古代中国幅员辽阔人口民族众多无必然联系5.2023鄂东南联盟模拟明代的军户和匠户,必须不时离开家乡,前往离家数百里乃至数千里的地方当差。以
4、此为契机,在明前期相当长的时间里,出现了大规模的民众跨地域流动,形成了涵盖整个明帝国的跨地域网络。这一数量庞大的流动人群和跨越南北的服役网络的存在( ) A.有利于建构民众的空间认知和文化认同B.表明政府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放松C.伴随着长途区域贩运的兴盛而渐趋扩展D.维系着中央行政体系的高效运转6.晚清时期,台湾茶业逐渐发展起来,厦门“泉郡五县乡民渡台做茶佣工者向以数万计”,其中许多就是采茶工;而武夷山茶工几乎全由江西男子充任,“闽山摘茶”成为江西贫苦农民谋生的一大出路。由此可知( ) A.茶叶生产中心发生转移B.茶业发展带动人口流动C.东南地区租佃关系盛行D.对外贸易刺激茶叶经济7.下面是20
5、世纪前后中国部分读书人境遇简表,由此说明当时( ) 李伯元1896年,放弃科举,来到上海,担任指南报主编,痛斥时弊;之后受商务印书馆聘请鲁迅1898年5月,前往南京就读水师学堂,后放弃科举,转矿路学堂,最后东渡日本陆士谔20世纪20年代来到上海,一面行医,一面写小说。直到1944年病逝,一生中创作了百余部作品张逸云宁波商人;将家族酱园业做大做强,成为拥有酱园9处、门市部近百家的沪上酱园巨子A.传统的社会阶层流动方式改变B.传统社会的价值体系已崩溃C.近代工商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D.科举考试转向选拔实用人才8.2023云南开远一中月考下图是19231926年山西省外来移民职业统计图,从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角度观察,图中的情况可能( ) A.推动当地基层市场经济的发展B.稳固传统小农经济的优势地位C.导致外来资本主义经济的侵入D.造成乡村社会秩序混乱和内斗9.2023湖南师大附中三模下表是19371946年北京外侨人口统计表,这反映了( ) 时间户数口数男女总计1937年1 6903 0812 3065 3871939年8 79617 68713 59431 2811942年11 98624 08118 65342 7341946年7971 3631 258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souti.cn/124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