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学习方法

内蒙古包头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调研考试语文

内蒙古包头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调研考试语文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内蒙古包头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调研考试语文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我们

试题答案

内蒙古包头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调研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我们

内蒙古包头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调研考试语文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某水库管理所负责人说:“一旦出现降雨量和渗流渗压的异常参数,我的手机能实时告警,不用再每天花两个小时巡查水库。数字化给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B.清华大学杨永恒教授说:“数字技术在内容建设、展示方式、传播途径等方面丰富了用户的真实体验,使得数字技术日益融人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C.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蔡琴表示:“科技只是助力,用科技助力展览的关键点是有利于观众更好地认识文物,观众的获得感才是博物馆数字化的核心。”D.浙江自然博物院院长严洪明认为:“博物馆行业不能闭门造车’,要开展观众和市场调研。生活已经离不开高科技,博物馆也要跟上时代,积极拥抱新技术。”

内蒙古包头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调研考试语文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曾有学者对汉语语料库进行统计,发现貌不惊人的“的”字在汉字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的””字如同汉字之盐看似平常,①,用对了不易察觉,用错了一望而知。学会放盐是学习做菜的必要步骤,正确区分“的地得”,也可以说是学习和使用现代汉语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说清“的地得”的来龙去脉,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要展开梳理这三个字的源流演变,评析对于“的地得”的学术分歧,几天几夜也说不完。简言之,从历时看,“的地得”始于唐宋,兴于“五四”,成于当代,历史不算悠久,演变比较复杂;从共时看,“的地得”在现代汉语中各司其职、分工明确,“的”是定语的标记,“地”是状语的标记,“得”是补语的标记,②。有人觉得“的地得”不过是个不起眼的助词,用错了不影响大局,事实并非如此。例如,“这两个花瓶小的有意思”和“这两个花瓶小得有意思”,前者指的是小的那个花瓶比较好后者的意思是两个花瓶都小都好,“的”和“的”和“得”,传递出不同的观点态度。由此可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小而不分汉语经历数千年的演变,丰富而精练,博大而精微。哪怕是一个字、一个标点,也能担起表情达意的重任,也值得使用者一丝不苟地对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祖为庙号,我国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祭祀时起的名号,如太宗、仁宗等。B.但,只、仅的意思,与《陈情表》中“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但”意思不同。C.御史大夫,秦朝开始设置,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等事。D.亲戚,文中指内外亲属,包括父母,与《归去来兮辞》中“悦亲戚之情话”的“亲戚意思相同。

内蒙古包头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调研考试语文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souti.cn/115305.html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