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6单元+期末共7套测试卷汇编(含答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6单元+期末共7套测试卷汇编(含答案),以下展示关于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6单元+期末共7套测试卷汇编(含答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6单元+期末共7套测试卷汇编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周代统治者在强调“皇天上帝,改厥元子”时,还提出了“天命靡常”“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的主张,最终形成“敬事上帝”“怀保小民”的治国理念。以下表述与该理念最相近的是()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B.“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C.“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D.“未能事人,焉能事鬼”2.从商鞅变法推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的强制性分家异财制度,直到汉初亦沿袭此制度。但从西汉末开始,累世同居之风兴起,如樊重“三世
2、共财”、蔡邕“三世不分财”等。这一变化反映出()A.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B.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确立C.宗法思想在汉代复活D.封建国家对基层控制力削弱3.西汉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提出:“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东汉王符潜夫论认为:“义者,君之政也;法者,君之命也。”这表明汉代()A.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B.出现律令儒家化趋势C.思想活跃呈现多元特征D.儒、法思想走向融合4.王阳明认为,“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黄宗羲提出,“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这反映了()A.农本观念发生根本变化B.经济发展冲击社会秩
3、序C.社会阶层边界趋向模糊D.士人思想迎合时代变迁5.19世纪80年代,思想家王韬撰文说:“华夷之辨,其不在地之内外,而系于礼之有无也,明矣。苟有礼也,夷可进为华;苟无礼也,华则变为夷。岂可沾沾自大,厚己以薄人哉?”王韬的主张()A.推动礼成为评判文明的标准B.深刻揭示了洋务运动的缺陷C.体现了近代民族意识的转型D.是中国近代思潮嬗变的缩影6.下表中两位思想家讨论的共同话题是()思想家观点孟子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荀子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A.道法自然B.天人关系C.民本思想D.宇宙法则7.下面文本框内摘录的是大家耳熟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souti.cn/136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