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9物理必修第三册《1
教科版2019物理必修第三册《1,以下展示关于教科版2019物理必修第三册《1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2021-2022学年教科版(2019)必修第三册1.1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 课时练习(解析版)1在物理学的发展中,有许多科学家做出了重大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B库仑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并测出了元电荷的电荷量C牛顿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发现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D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2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电荷就是质子B物体所带电荷量是元电荷的任意倍数C元电荷是带电物体所带电荷量的最小值D物体所带电荷量可能比元电荷小3公元1世纪,东汉王充论衡乱龙中记录了“顿牟掇芥”。顿牟即琥珀,芥指芥菜子,统喻干草、纸等微小屑末。这个
2、词的意思就是经过摩擦过的琥珀能够吸引干草、纸等轻小的物体。下列关于这个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经过摩擦的琥珀带了电B经过摩擦的琥珀有了磁性C琥珀与干草带异种电荷D琥珀与干草带同种电荷4如图所示,小球A带正电,当带负电的小球B靠近A时,A带的()A正电荷增加B负电荷增加C正、负电荷均增加D电荷量不变5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创生了电子和质子B两种不同材料的不带电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同种电荷C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D摩擦起电是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6关于电
3、荷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个物体带的正电荷,这是它失去了个电子的缘故B物体的带电荷量只能是某些值C物体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D物体的带电荷量可以是任意值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带电一定指带有多余的电子B物体所带电荷量可能是1.5eC摩擦起电实质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D物体不带电,说明物体中没有电荷8如图所示,不带电的导体B在靠近带正电的导体A后,P端及Q端分别感应出负电荷和正电荷,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用导线将Q端接地,然后断开,再取走A,则导体B将带负电B若用导线将Q端接地,然后断开,再取走A,则导体B将带正电C若用导线将Q端接地,然后断开,再取走A,则导体B将不带电D
4、若用导线将P端接地,然后断开,再取走A,则导体B将带正电9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出电荷B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丝绸上的正电荷转移到了玻璃棒上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10如图所示,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撑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分别贴在导体A、B下部的金属箔均是闭合的下列关于实验现象描述中正确的是()A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稳定后,只有A下部的金属箔张开B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稳定后,只
5、有B下部的金属箔张开C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后,再把B向右移动稍许使其与A分开,稳定后A、B下部的金属箔都还是张开的D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后,再把B向右移动稍许使其与A分开,稳定后A、B下部的金属箔都闭合11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时,为了方便,常常用元电荷作为电量的单位,关于元电荷,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A把质子或电子叫元电荷B1.61019 C的电量叫元电荷C所有带电体的带电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D元电荷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12小明同学用自制的验电器进行了一些探究实验。如图所示,小明使验电器带了负电荷,经过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该验电器的金属箔片(用包装巧克力的锡箔纸制作)几乎闭合了。关于此问题,他跟学习小组讨论后形成了下列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A小球上原有的负电荷逐渐消失了B在此现象中,电荷不守恒C小球上负电荷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导走了D该现象是由于电子的转移引起的,仍然遵循电荷守恒定律13带正电的物体A与不带电的物体B接触,使物体B带上了什么电荷?在这个过程中电荷是如何转移的?参考答案1D【详解】A开普勒通过观察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故A错误;B密里根通过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电荷量,故B错误;C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发现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souti.cn/138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