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统)昆明市2025届“三诊一模”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二统)昆明市2025届“三诊一模”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x》,以下展示关于《(二统)昆明市2025届“三诊一模”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x》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秘密启用前 【考试时间: 3月26日 9:00-11:30】昆明市2025届“三诊一模”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语 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阅读(70分)(一)阅读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
2、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的民本理念萌芽可以上溯至周朝“敬天保民”的思想, 尚书中周武王说: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体现了视人民与最高神圣存在“天”的统一。后来的孔子虽然未曾明确提出“民本”一词,但其核心理念“仁”已然蕴含对人民基础性地位的尊重。他说过: “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他倡导以道德教化和仁政治理国家,强调统治者的责任在于关爱并提升民众的生活福祉,这构成了儒家民本思想的初步框架。孟子则对儒家民本思想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建构与深化阐述。他明确提出“民贵君轻”的口号,将人民置于国家和君主之上,首次确立了人民在政治哲学中的主体地位,并详细诠释了仁政
3、的具体内容,主张通过保障民生、减轻赋税、实施教化等措施实现王道,使儒家民本思想得以丰富和完善。荀子继承和发展了先贤的民本观念,提出“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警世名言,凸显了民众力量对政权稳定的重要性。他主张礼法并重,将道德教化与法律制度相结合,从而使儒家民本思想在实践层面更具操作性和约束力。秦汉以后,董仲舒借助“天人感应”理论进一步强化了民本思想的神圣性,而宋明理学则通过心性论与工夫论,将民本理念收归于理与心,抽象内化为个人修身与社会治理的共同原则,使得儒家民本思想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与发展,并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伦理和治国理念。(摘编自吴朝旭民本与大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儒家仁政底蕴)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作者:admin,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