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试题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x》,以下展示关于《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x》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材料一北京是世界文化名都,它众多的文化古迹,一直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其实,北京的自然遗产,特别是植物多样性,也是世界其它名都难以相比的。北京植物志(1992年第3版)共收入维管植物169科,898属,2088种。北京作为都城有两千余年的历史,由于人口聚集,周围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现有的植物区系和植物群落,与两千年前相比已有很大的不同。目前,距离城区较远的山区破坏程度较轻,植物种类保存较多,如房山上方山,门头沟东灵山和百花山,延庆松山,怀柔喇叭沟门和云蒙山,密云雾灵山,对这些地区

2、应加以特别的保护。北京在气候上处于暖温带向中温带的过渡,在自然地理上处于黄土高原向海河平原的过渡。这里既是许多暖温带植物以及具热带亲缘的喜温暖的植物分布的北界,也是中温带东北南部许多植物分布的南界。目前在低山平原地区仍可找到大量具热带、亚热带亲缘成分的植物。多种落叶阔叶灌丛成片地出现是目前北京山地植物多样性的特色。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无论溪边或旱坡,都出现了多种落叶阔叶灌丛,这在其它地方很少见到。而京西和京北山区的突出特点是,在海拔1600米以上的山顶或近顶的“夷平面”上,分布着以多种杂类草为主的亚高山草甸。亚高山草甸野生草木花卉繁多,不同的时序,不同植物开着不同颜色的花,花色交映,五彩缤纷。

3、如东灵山和百花山,都有大量可供观赏的花卉,仅百花山中观赏植物就有300余种。古籍记载:“无名花草,遍山取妍,三时不绝,故为百花山。”其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金莲花尤其引人注意。北京植物区系中有一定数量的种类已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北京是我国政治、文化等中心,生产和生活给环境带来了较大压力,而交流频繁也给外来植物的入侵带来了便利。这不仅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害,还直接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很大程度上起源于生物及其环境的多样性,因此北京在保护好文化遗产之外,保护好独特的自然遗产,意义重大。(取材于陈昌笃、林文棋北京的珍贵自然遗产植物多样性)材料二北京四合院的绿化,是千百年来人们根据北京的自然

4、地理气候和文化背景逐渐形成的,颇具特色。北京四合院的绿化树木,多数属于“春华秋实”型。这些树木春天开花,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享受浓浓的春意;秋天结果,身在院内便可得到桃李之利。夏季炎炎时还可以乘凉。北京四合院院外的大门和倒座房处,常常种植高大的落叶乔木,旧时以槐树、榆树为主。槐树木质坚硬而有弹性,能够做船舶、车辆和器具,槐花、槐实和槐树的根皮都是药物,花还可做黄色染料。槐树的种植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周代朝廷在外朝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以定三公九卿之位,后来便以“槐棘”喻指三公九卿之位。北京四合院继承了这种传统,明、清时期民宅中广泛种植槐树,以表达对后代的希冀和对富贵生活的向往。榆树树

5、龄长,木材纹理直,有多种用途。它翅果的形状很像古代的铜钱,故称榆钱,与“余钱”谐音,寓意富足。旧时北京人经常将其做成“榆钱糊饼”等食物,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这些食物尤其受到人们的喜爱。海棠多栽种在正房前,或在正堂的东、西次间前对称种植。诗经小雅中的常棣篇是歌咏兄弟亲情的,“常棣”也作“棠棣”,四合院种植海棠,便有了兄弟和睦的寓意。海棠花花姿潇洒,艳而不俗;海棠果粉粉红红,酸甜可口。至今,北京的很多四合院内还种有海棠。西城区李大钊的旧居内植有海棠,后海北沿宋庆龄故居内的西府海棠,已有一百多年的树龄了。周恩来总理生前也非常喜爱海棠。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对传统四合院的绿化认识不够,人们在新建和翻修四

6、合院时抛弃了传统,甚至将旧有的绿化植物拔除而别栽新种。这种文化的断链令人惋惜和遗憾。(取材于李卫伟北京四合院的庭院绿化和私家园林)材料三“这叫小叶朴,原本在北京广泛分布。周口店北京猿人遗迹发掘的时候,柴火堆里就有小叶朴的种子。可是现在,北京城里几乎找不到了,圆明园内也就仅存这三棵。”舒志刚仰头望着圆明园内三棵紧挨着的高大乔木说道。这位高瘦的老人是植物专家。2000年前后,舒志刚用三年时间,编撰了专门记录北京野花野草的城市野花草。寻觅野花草的过程,让舒志刚大为吃惊,北京植物志中标注为“常见”和“极常见”的数百种植物,在2000年前后已经有超过100种变得很罕见。舒志刚说,这三棵小叶朴是纯野生的。“当年,北京猿人就用这种野生树木的树枝生火,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取暖、做饭。”每次看到这种古老的树种,舒志刚都觉得在跟历史对话。“很多不起眼的野花草,其实都有其存在的意义。”舒志刚说,圆明园土路边一棵普通的黄花蒿,其实是屠呦呦提炼青蒿素的重要材料。一簇荆条,不但在成语故事“负荆请罪”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作者:admin,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