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5月三模试题语文含答案
《四川省乐山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5月三模试题 语文含答案x》,以下展示关于《四川省乐山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5月三模试题 语文含答案x》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四川省乐山市高中2025届第三次调查研究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阅读(70分)(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境界:“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
2、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有我”与“无我”,可以用来品评诗词境界,也可以作为衡量做人境界的标准。在佛家看来,“无我”是指世界一切事物都没有独立的实在自体,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另外,庄子逍遥游有“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说法,与“无我”近似,提倡破除自我执念、摒弃功名束缚,追求绝对自由、物我相忘的境界。事实上,儒家也有众多关于“无我”的论述。论语子罕中记载:“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指出,法则天地,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这是儒家修身的目的。天地最大的德行则是“无私”,正如礼记孔子闲居所云:“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不能只想
3、着自己的私利,在修为上要“大其心”“志于道”。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还引用过先贤的一个观点:“士之品大概有三: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富贵而已者,则亦无所不至矣。”自古以来,“无我”成为士人的不懈追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体现的就是典型的儒家“无我”思想。杜甫、范仲淹一生诗文论议,言传身教,孜孜以求,以实际行动彰显了“无我”的人格境界。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外国政要时谈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作者:admin,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