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试题答案

2025年5月河南省金太阳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5年5月河南省金太阳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以下展示关于《2025年5月河南省金太阳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河南省高考适应性考试语 文本试卷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一、阅读(70分)(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近代以来,史观重建始终伴随中国的兴衰沉浮。而今天中国史观重建面临的新局面,是其 不再只是建立“想象的共同体”,不再是简单的从古老帝国向现代国家的转型,而是如何顺应一 个“现实的共同体”的问题。中国史观的重塑,不再只是意识形态或学院派的议题,相反,它所需 要把握的,是一个正在同时经历深刻内部变迁和深度外部扩展的中国。现代中国的变迁,往往是通过思想领域发动,经由意识形态动员,从而形成理论指导实践、观念改变现实的历史逻辑。而当代中国却已步入一个新的历

2、史阶段,物质与实体的演化不再轻 易服从思想和观念的规训,不同社会领域的分化,不再服从于文化观念的抽象召唤,这与中国人 过去的历史经验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概而言之,在传统中国,经史传统的“历史意识”承担着 凝聚儒家精英共识的功能;近代以降的战争与革命,史观则扮演者社会动员和辨别敌我的角色。而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改革时代的过渡史观,则承载了“告别革命”、弥合伤痕、诱导选 择性记忆与历史遗忘的使命。无一例外,历史观在过去所扮演的是从整体上引领中国迈向一个 理想社会的魔力形象,它假定可以通过思想深处的观念来决定性地影响历史走势,假定可以借 助一种自我的否定来建立新的历史认同。所以,19世纪以来

3、的中国历史叙事,无论是体现为救亡史观、启蒙史观还是改革史观,都是 以危机史观的形态呈现的。它需要不断依据变动的外在力量来被动适应外部的挑战,时刻准备 着调整自己的历史认知,并且坚信可以通过精神上的紧张来克服物质上的松懈。但是现在,这 种熟悉的历史节奏开始消失了。在对外的意义上,中国当前尤其需要一种新的拓展史观。而相应于过去的统一内部史观,中国当下则尤其需要一种新的内部包容史观。中国近二十【高三语文第1页(共12页)】HEN-年的快速崛起,实际也正得益于一种包容性的社会历史架构,无论是外包型经济、互联网社会还 是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都建立在具有高度阶层流动性和产业沟通性的历史基础之上。上海的 金

4、融企业家、义乌批发市场的贸易商人、温州个体户、北京公务员、成都动漫码农、坦桑尼亚中 国农场主如果不是一种具有包容性的历史架构作为支撑,如果不是革命年代所打破的社会 身份体系,这些社会阶层的共存和流动将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在内部包容史观和外部拓展史观的综观意义下,告别19世纪和20世纪中国的历史 意识,提供一种超越一元化论述的史观框架,重建具有高度弹性和活力、富于叙事伸缩性的历史 架构,将是推动中国以一种新的历史姿态进入新世界的关键前提。(摘编自重塑中国的内外史观)材料二:历史意识概括地说就是人类对自号昭展过程的认识,它表现为人类对历史的记忆、反思、评判 以及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历史意识不仅

5、包含了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记忆,更重要的是 包含了对历史的评判与反思,即理性思考。历史自识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它使人类能够站在 历史经验的阶梯上,不断向更高的层级发展。各个民族都有历史意识,表现出来的形式和特征却 不尽相同。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意识,对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更新有着重要作用。历史意识具有民族特征。中国历史意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它强调历史的连续性以及对历 史文化的传承,注重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吸取灵感和智慧来解决现实问题。敬畏历史,总结历 史,运用历史,依托历史而走向未来,这是中华民族独特历史意识的表现。中国庞大的历史经典体系、完备的史官系统以及丰富多样的民间史学,彰显了“历史”在

6、中 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以及中华民族历史意识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坚持“历史理性”与“历史经验”相结合的历史观。中国历史意识遵循的是理性主义与经验 主义相结合的逻辑,一方面,我们不喜欢从预设的理念出发剪裁历史材料,而是尽量按事件本来 的样子去记录,顺着芜杂的历史材料和具体的历史实践活动去思考,从中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 答案。另一方面,中国有“法先王”的传统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凡言不合先王,不顺礼 义,谓之奸言”。“先王”代表了历史的秩序,也代表了历史的最高理想。“法先王”就是回归某种 历史的理性和历史精神。【高三语文第2代(号12琳坚持实事求是的历史观。“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里的“述”,就是 指忠实于原貌而原汁原味地呈现历史。古人对历史现象的研究与对自然现象的研究一样,都强 调实事求是的研究,不从概念或理性原则出发随意剪裁史料。中国的历史意识要求以客观原貌 呈现历史,是为了保证在时间的维度中对过往经验体验的本真性,也就是为了保证在既成事实 的体验中能够顺势引申新的行动逻辑和行为脉络。坚持有机的历史观。所谓有机的历史观,一是强调历史事件、历史要素的相互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作者:admin,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