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第二单元测评单元练习x》,以下展示关于《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第二单元测评单元练习x》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第二单元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碳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1.开发太阳能、风能资源会直接影响图中的环节。()A.B.C.D.2.碳循环的主要作用是()A.减轻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B.导致海平面上升C.增加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D.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解析第1题,开发风能、太阳能等资源将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图中环节是化石燃料中的碳通过燃烧转化为大气圈中的二氧化碳,因此,开发太阳能、风能资源会直接影响该环节。第2题,减轻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是大气中臭氧层的作用,与碳循环无关;碳循环属于自然过程,如果不是人类过度燃烧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整个碳循环是一个平
2、衡的转化过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会过分增多,不会导致海平面上升,也不会增加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在碳循环过程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经过一定的地质作用形成化石能源,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答案1.A2.D读热带雨林破坏引起的自然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 34题。3.图中数码与代表现象对应正确的是()A.温室效应加剧B.海平面上升C.两极冰川融化D.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4.怎样减轻地球的“变暖”现象,保护好人类的家园?下列设想你认为最不可信的是()A.制作一个太空“窗帘”安置在日地之间B.把温室气体液化输入深海岩石中C.使用基因工程培植大量的海藻和海草来吸收温室气体D.人工降雨解析第3题,过
3、度砍伐热带雨林使雨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下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即图中,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即图中;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即;两极冰川融化的淡水进入海洋,会使海平面上升,即。第4题,地球的“变暖”现象即温室效应加剧。制作一个太空“窗帘”安置在日地之间可直接降低太阳辐射强度,减轻地球的“变暖”现象;温室效应加剧的基本原理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增强,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进而地球温度升高,减少二氧化碳可以减弱温室效应。人工降雨对减弱温室效应无效。答案3.C4.D在低碳要求下,林业碳汇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引发了越来越多
4、的关注。相比于耕地与草地,林地具有更强的碳吸收能力。林地面积和生物量是影响其固碳价值的主要因素。下表是2013年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北方(华北)、西南(横断山区和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和南方(东南丘陵)四个林区森林固碳价值和林业经济产值统计表(单位:108元)。据此完成56题。林区森林固碳价值林业经济产值甲林区1 598.5793.81乙林区1 287.84399.19丙林区568.36126.90丁林区2 163.7789.425.与耕地和草地相比,林地具有更强的碳吸收能力的原因是单位土地面积上()A.水土流失量少B.枯枝落叶层厚C.叶片总面积大D.生物种类多样6.提高丙林区森
5、林固碳价值的主要途径是()A.更换绿化树种B.采林、育林结合C.禁止采伐森林D.营造护田林网解析第5题,森林固碳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因此叶片总面积大,光合作用强,碳吸收能力强;光合作用强弱与其他三项无关。第6题,由材料分析知,丙林区为我国北方(华北)林区,当地为我国主要农耕区,风沙危害严重,林地主要为防护林,因此提高丙林区的森林固碳价值应该营造护田林网。答案5.C6.D通天河七渡口位于长江上游楚玛尔河和通天河交汇处,属于长江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近年来,该地区的草地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出现荒漠化趋势。下图为通天河七渡口月平均风速和起沙风频率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7.通天河七渡口的风沙侵袭()A.秋季最轻B.冬季最严重C.频率大致与风速呈正相关D.呈单峰变化8.除风速以外,影响通天河七渡口风沙侵袭季节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和降水B.地形和风向C.风向和气温D.降水和地形9.治理通天河七渡口风沙侵袭的有效措施是()A.营造防风林,降低风速B.设置沙障,人工种植恢复植被C.加强监测预警,减少风沙危害D.截流长江水源,实施人工补水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通天河七渡口的起沙风频率春季最高,夏季最低,说明其风沙侵袭春季最严重,夏季最轻;读图可知,当地的风沙侵袭频率大致与风速呈正相关,且为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作者:admin,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