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4-205学年秋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康德卷
《重庆市2024-205学年秋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康德卷x》,以下展示关于《重庆市2024-205学年秋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康德卷x》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重庆市2024年秋高二(上)期末联合检测试卷历 史历史测试卷共4页,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治民应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管仲则认为仁义礼乐“皆出于法”,提出了“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的治国模式。这说明春秋时期A.儒法思想开始合流 B.周代礼制走向消亡 C.各国竞相开始变法 D.社会出现转型趋势2. 先秦时期鸠仗是长者地位的象征。到汉朝,老人更以
2、拥有皇帝所赐鸠杖为荣。后汉书礼仪志记载:“王仗长 (九)尺,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持杖者待遇相当于俸禄六百石官员,可自由出入官府,免于缴纳赋税。这反映出汉朝A.推行休养生息政策B.社会治理关注民生C.儒家思想成为正统D.开始形成尊老风气3. 北魏太祖拓跋珪在征战的过程中曾发布多道诏书,以下是其部分内容:(一)“天下分裂,诸华乏主,民俗虽殊,抚之在德”(二)“春秋之义,大一统之美。吴、楚僭号,久加诛绝,君子比之尘垢”(三)“诚思成败之理,察治乱之由,鉴殷周之失,革秦汉之弊,则几于治矣”其诏书集中表达了A.安定天下的愿望 B.复兴儒学的设想 &n
3、bsp; C.加强集权的策略 D.迁都洛阳的决心4. 唐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684年,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以中书执政事笔,移政事堂于中书省。以中书令为首的政事堂成为裁决政务的机关,中书令成为执掌政务的行政首脑。这一变化A.扩大了宰相行政权力 B.标志内阁制开始萌芽 C.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D.导致权臣专权的局面5. 在河北省宣化出土的辽代张世卿家族墓中,有大量饮茶内容的壁画。壁画中烹茶人既有汉人装束者,亦有契丹人装束者,烹茶的方式不是在茶水中勾兑鲜奶,而是与宋相
4、同的点茶法,茶具也多来自北宋的官窑。宋人苗绥说,“燕人衣服饮食以中国为法”。这一现象说明A.中原文化影响的扩大 B.茶叶已在北方广泛种植C.各民族生活方式趋同 D.宋辽榷场贸易长期繁荣6. 明洪熙元年 (1425年),仁宗创立了会试“南六北四”分卷取士制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作者:admin,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