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试题答案

北京丰台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北京丰台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pdf》,以下展示关于《北京丰台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pdf》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 第 1 页/共 9页 2025 北京丰台高三(上)期末 历 史 本试卷共本试卷共 8 8 页,页,100100 分。考试时长分。考试时长 909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部分共一、选择题。本部分共 1515 道小题,每题道小题,每题 3 3 分,共分,共 4545 分。分。1.礼记祭法载:“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菑(同“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非此族也,不在祀典。”这体现

2、了()A.天人合一的理念 B.和而不同的精神 C.推崇孝道的风尚 D.崇德尚贤的思想 2.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规定:“十里置一邮”,土地狭小不方便设邮的,在附近方便之地设邮,“邮人勿令徭戍”,收到皇帝命令、紧急文书后要立即传递,“若诸有期会而失期,乏事,罚金二两”。这一法令()A.说明汉代已经建立完善的基层治理体系 B.保障中央政令能够及时传送到全国各地 C.标志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制度建立 D.体现儒家思想对立法和司法的全面渗透 3.魏晋时期,一些文人个人意识逐渐觉醒,开始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自觉思考人生价值。他们追求自由自在、游山玩水、安逸舒适的生活,使得文学上呈现了“自觉”的现象。这一现

3、象出现的背景有()政治动荡,社会矛盾复杂尖锐 民族交融,开始产生华夏认同 玄学兴起,提供新的精神寄托 制度变革,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A.B.C.D.4.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选项 史实 结论 A 秦朝户籍有宗室籍、宦籍、市籍等 按照职业确定户籍 B 东晋用黄籍和白籍区分土著和南渡侨民 促进了民族交融 C 隋朝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比较,核定户籍 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 明朝制定“黄册”,详列人口、田土、房屋 户籍制度与赋税制度分离 A.A B.B C.C D.D 5.宋代士人吕蒙正在洛阳读书时,天气炎热口渴难耐,却囊中羞涩,只能捡食路人遗落的瓜果解渴。他科举中第并官至宰相后,在原来拾

4、瓜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噎瓜亭”,以示不忘当年贫贱,并以此激励清寒学子。上述材料可以印证宋代()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增强 知识分子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统治者采取提倡文治的政策 官僚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改善 A.B.C.D.第 2 页/共 9页 6.明代官员考核有考满和考察,依据有职掌 责任条例 到任须知等。不同职位皆有标准,如府县官员考核必书农桑、学校之绩,“以任内户口增,田野辟为上”“受贿一贯以下杖七十,赃至六十两即处死刑,枭首示众”。这反映明朝()考核标准注重实绩 考核程序完备细密 考核形式全国统一 考核重视查处贪怠 A.B.C.D.7.1898 年张之洞撰劝学篇指出:今恶西法者是自塞也,略

5、知西法者是自欺也,溺于西法者是自扰也。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批判了中国传统经世致用之术 B.否定了西方工业文明的价值 C.主张学习西方并维护中国传统 D.推动了洋务运动进一步发展 8.如图为华商上海信成银行于 1906 年发行的钞票,该钞票的发行 得到了清政府商部尚书载振(图中右侧人物)的特批。这印证了()A.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开始传入中国 B.政府财政权力已完全下移到地方 C.钞票完全取代银元成为主要货币 D.清末新政采取了振兴商务的措施 9.1947 年 5 月新华社的一篇评论指出:“中国境内已有了两条

6、战线。蒋介石进犯军和人民解放军的战争,这是第一条战线,现在又出现了第二条战线,这就是伟大的正义的学生运动和蒋介石反动政府之间的尖锐斗争。”下列对“第二条战线”认识正确的是()挫败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说明国民党政权面临着严重的统治危机 体现了当时的人心向背 表明战争主动权转移到人民解放军手中 A.B.C.D.10.1953 年,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有人在民主革命成功以后,仍然停留在原来的地方,他们没有懂得革命性质的转变,还在继续搞他们的新民主主义我们现在的革命斗争,甚至比过去的武装革命斗争还要深刻,这是要把资本主义制度和一切剥削制度彻底埋葬的一场革命。”下列关于讲话背景的表述正确的是()A.新生人民政权巩固 B.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 D.“双百方针”提出 11.如图为考古学家在埃及一座遗址中发现的那尔迈调色板,两面都刻有头戴王冠的那尔迈形象。部分史学家认为这一史料反映了那尔迈统一上下埃及的丰功伟业,但由于调色板只有少量文字符号,且古埃及祭司书写的埃及史中将美尼斯作为统一上下埃及的第一位国王,因此史学家对调色板浮雕的阐释产生了激烈的争论。这说明()第 3 页/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作者:admin,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