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试题答案

玉林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玉林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以下展示关于《玉林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2024年秋季期高二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思想政治(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这

2、是因为,马 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直接提供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具体方案A.B.C.D.2.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是未来智能社会的基础支撑。越 来越多的智能机器人正由听从简单指令向拟人、智能方向不断“进化”O从“互联网+”到“智能+”,人工智能对人类学习娱乐、生产生活等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这表明A.人工智能具有人的意识,并能模拟人脑的思维信息过程B.符合客观规律的新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具有远大的前途 C.人工智能不受客观条件制约,会大幅提高人们工作效率 D.人工智能经过不断发

3、展,总有一天会完全取代人的思维3.乡村振兴不是单方面的振兴,而是全方位、全领域、全系统的振兴,要以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为着力点,才能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乡村振兴启示我们要 立足于乡村各个部分,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深刻把握联系的多样性,使整体服从和服务于部分对乡村振兴各要素优化组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A.B.C.D.4.2024年12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强调,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坚定战略自信,

4、保持战略定力,勇于担当作为,开创共建“一 带一路”更加光明的未来。该讲话强调蕴含的哲理有高二思想政治试卷 第1页(共6页)CS扫描全能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A.(D B.(D C.D.(D5.近年来,秸秆综合利用是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为有效解决秸秆处置问题,2024年陆川县 以水稻秸秆回收为抓手,以饲料化为主导方向,稳步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化被动为主动,将秸秆通过技术加工实现增收,促使秸秆变废为宝,“秸”尽其用.秸秆变废为宝,说明 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具

5、有斗争性,斗争性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A.(D B.C.D.6.古希腊伟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哈佛大学校训说:“与柏拉 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下列关于真理的认识正确的是91真理是永恒不变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标志客观同主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A.B.(D C.D.7.202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开始实施,该法是我国第一部以爱国 主义为主题的法律,为全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根本行为规范

6、和有力法治保障。该法律的出台实施属于调整上层建筑,有利于完善我国法律体系 属于优化生产关系,有利于促进我国教育发展 表明社会意识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起促进作用 为强化价值引领,培育家国情怀提供法治保障 A.(D b.(DC.D.8.右边漫画(作者:彭长征)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结果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 实现理想,离不开客观见之于主观的实践 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砥砺自我中前进A.B.(DC.D.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正是 理想大厦的一成一瓦.南二思想政治试卷 第2页(共6页)国扫描全能王9.在照相技术发明前,以写实技法为代表的西方油画,占据了绘画主流.但随着照相技术的出 现,注垂写实的西方绘画日渐萎缩.于是西方写实油画在中国画中找寻到了出口,西方写实 油画渐渐具有了写意性。站在这个角度上说,中国画的写意性,为世界绘画史的发展作出了 不可磨灭的贡献。这表明中华文化的巨大包容性促进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大发展 文化具有多样性,中华文化应该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文化具有民族性,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作出贡献 中西方绘画的交融碰撞,推动了世界绘画艺术的发展 A.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作者:admin,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