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8字认识中国文化18世纪的欧洲被称之为“中国的欧洲”,欧洲的思想精英尤其是启蒙思想家通过文16世纪下半叶,欧洲陆续出现葡萄牙人的《中国报道》等记述中国的著等述,种类繁多,如《中国新地图集》《中国哲学家孔子》中国植物》《中医津要》《中国礼仪论》》洲社会“中国热”风潮出现,等,他们还将儒家的“四书”译为西文出版,既为欧洲“汉学”的兴起打下了基础,亦促成欧洲一摘编自马建春《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贡献材料二但是“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乎没有一个欧洲国家思想家认为中国社会及文化有可取之处”。赫尔德认为“这是一个为避免犯错误而仅有一个人干活的群体……它对一切外来事物都采取隔绝、窥测、阻挠的态度”。19世纪时,欧洲流传一个比喻“这个帝国是一个木乃伊,它周身涂有防腐香料,描绘有象形文字,并且以丝绸包裹起来,它体内的血液循环已经停止”。当更多的欧洲人这样看中国时,他们的军舰来叩关了。摘编自夏瑞春《德国思想家论中国》材料三近年以来,吾国人之美慕西洋文明无所不至,自军国大事以至日用细微,无不效法西洋,而于自国固有之文明,几不复置意。然自欧欧战发生以来,西洋诸国日以其科学所发明之利器戕杀其同类,悲惨剧烈之状态,不但为吾国历史之所无,亦且为世界从来所未有。吾人对于向所美慕之西洋文明,已不胜其怀疑之意见,而国人之效法西洋文明者,亦不能于道德上或功业上表示其信用于吾人。则吾人今后不可不变其盲从之态度,而一审文明真价之所在。——摘编自杜亚泉《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1916年)(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16至20世纪欧洲知识界对中国认识的变化。(8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态度改变的原因。(6分)
15,1956年10月,中国为了表示对法国抗议,取消了从法国进口总值达300万美元的钢铁产品的申请。当时中国抗议主要是针对法国!A.采取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B.敌视苏联的东欧政策C.参与制造苏伊士运河危机D.在印度制造混乱
13.列宁指出:早期工“这是工人运动最初的、开始的形式,而这种形式也是必要的,因为对资本家的憎恨心情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都是促使工人产生自卫要求的第一个推动力。”由此可知,列宁认为早期工人运动A.蕴含了爱国主义的特质B.带有自发性的特征C.受到空想社会主义影响D.其失败具有必然性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souti.cn/86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