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中学2024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8语文,下面是巴蜀中学2024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8语文部分示例,1验证如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现代都市中的植物相比,《诗经》时代的植物因见证爱情、劳作和征战而与生命的关系更加密切。
B.阅读《诗歌植物学》,读者得以置身其中,重新审视自身和植物的关系,感知植物对于生命的意义。
C.在《诗歌植物学》中,诗人通过语言的技艺找到并还原了植物自身,最终使生命的生态学成为可能。
D.臧棣笔下的植物自然拥有一种主体性,“互为主体性”的“人物”关系贯穿他植物诗歌创作的始终。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臧棣看来,对植物细节的想象力发现是一种即时的观看,一种集见、见识、直觉等于一体的“灵视”。
B.正是由于诗人的涵括力与整合力,我们才得以在《诗歌植物学》中更深刻更持久地感知到大自然的真相。
C.在巾国传统的咏物诗中,“物”失却了自己的主体性,这与平等看待“物/我”关系的诗歌传统是相违的。
D.理尔克的咏物诗未能建立起物的主体性,根本原因是他把物当作模特儿,试图以语言呈现“纯粹的物”。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souti.cn/9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