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试题答案

第十届湖北省高三(4月)调研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详解)

《第十届湖北省高三(4月)调研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详解)》,以下展示关于《第十届湖北省高三(4月)调研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详解)》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第十届湖北省高三(4 月)调研模拟考试 历 史 试 卷 命题单位:黄冈市教科院 审题单位:宜昌市教科院 襄阳市教科院 2025.4 本试卷共 6页,19题。全卷满分 100分。考试用时 75分钟。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

2、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左传记载,鲁国大夫众仲提醒鲁隐公“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随国大夫季梁劝谏随侯“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这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 A.摒弃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B.提倡崇德尚贤厚植家国情怀 C.闪耀着民本思想的光辉 D.主张“和而不同”的处事方式 2.东汉时期,民间立碑之风大盛,故吏和门生各自为府主或业师立碑,地方豪族则参加长吏的立碑活动,所立碑刻包括纪事碑、功德碑、墓碑等。魏晋时期,国家推行碑禁政策,禁止“门生、故吏这样的

3、非血缘性政治团体不经朝廷批准擅自立碑”。这一变化反映了 A.传统社会秩序遭到破环 B.统治者意图加强集权 C.士族专权态势日益显现 D.地方豪强势力已消解 3.唐代宗(726-779 年)中后期,朝廷下令要求在当地住满一年以上且拥有土地的人必须落籍,并将赋税标准划分为九等,“其诸色浮客及权时寄住户等,无问有官无官,各所在为两等收税。”这一政策的出台主要基于 A.财政收入受时局影响 B.商品经济持续发展 C.土地兼并之风的盛行 D.治国理念渐趋务实 高三历史试卷 第 1 页(共 6 页)4.北宋朝廷规定,地方诸州听狱之限为大事四十日,中事二十日,小事十日,有“不须追捕而易决者”,不得超过三日;监

4、司官员被命差出,必须严格按照时限启程,“辄推避及为申者,并科杖一百罪”“无故不亲往,辄委官者,徒二年,不以失减”。这些规定的推行旨在 A.优化司法程序 B.减少决策失误 C.完善考核制度 D.提升行政效率 5.清代理学家陆陇其在主政嘉定县期间,劝诫当地民众要“择业养生”,特别强调“若晓得大演算法,人亦有用吾处”“男女要学算法,账目须记明白,如视诸掌,宛然如昨,此亦成家紧要处”。他的主张 A.重建了基层教化体系 B.强化了传统的义利观 C.蕴含经世致用的理念 D.冲破了程朱理学桎梏 6.19 世纪下半叶,葛士浚所辑皇朝经世文续编将朝廷六政之外的所有事项均归于洋务,但 1902 年刊行的皇朝道咸同

5、光奏议却把“洋务”范畴限定在交涉、教案和出洋三项,诸多实政出现脱洋务而入时务的变动。据此可知 A.社会形势变迁影响时人认知 B.早期现代化道路具有多元性 C.政治变革动摇传统的华夷观 D.向西方学习上升到制度层面 7.北洋政府时期,中央政府对传统家族制度进行法律层面的改造,如“惯行之族规与成文之族规不容歧视”,但违背法规、有害公序良俗之家法族规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为人妻者,得有私财”。这些规定 A.解决了发展经济与移风易俗的难题 B.注重司法体系与家族制度的调整 C.宣扬了民主共和与自由平等的观念 D.兼顾稳定秩序与法治改革的需要 8.20 世纪 40 年代,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指示,要求在根

6、据地周围设置税卡及贸易局,实行贸易统制。特别规定,进口贸易要大量输入必需品,禁止奢侈品进口。根据中央指令,北方局设置华北财政经济委员会,晋察冀边区成立贸易管理局。这些做法 A.战胜了根据地经济的困难 B.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 C.配合了大生产运动的开展 D.推动了贸易体系的形成 9.1949 年 8 月,中共中央华东局召开华东青年工作会议。根据会议精神,华东区开始在农村有重点地建团。1950 年,西南局、中南局也先后发出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大量发展农村青年团。各省及部分地、县、区相继建立了团工委。农村青年团的发展 A.得益于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B.加快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 C.为国民经济的调整创造条件 D.有助于增强民众政治认同感 高三历史试卷第 2页(共 6页)10.20 世纪 80 年代初,上海通过地方电视台与高校合作,推出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制度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 社会主义的货币流通等理论课程的电视讲座,服务于成人教育或干部培训。这些讲座的开展 A.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化 B.破除了人们对计划的迷信 C.重塑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D.契合了经济转型时代要求 11.下图是尼布甲时期巴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作者:admin,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