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试题答案

2025年张家口市高三二模英语历史试题(含答案详解)

《2025年张家口市高三二模英语历史试题(含答案详解)》,以下展示关于《2025年张家口市高三二模英语历史试题(含答案详解)》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1.C。喇家遗址有祭祀遗迹、农作物“植物化石”和玉石礼器,表明当时已具备早期文明的一些要素,早期文明曙光显现;仅从出土的这些物品不能得出手工制造技术发达的结论,A 错误;材料未体现玉器用于农业生产,B 错误;出土物品不能直接说明社会物质财富丰富,D错误。2.C。秦汉以来周边诸国“思汉威德,咸乐内属”,说明中华文明影响力逐渐扩大;朝贡贸易体系在秦汉时期尚未长足发展,A 错误;当时的交往并非平等互惠,B 错误;材料不能体现传统华夷观开始动摇,D错误。3.B。北魏鲜卑贵族墓出土绘有伏羲女娲的图,反映出鲜卑族对华夏文化的认同,华夏文化认同感增强;材料仅体现鲜卑族对华夏文化的认同,未体

2、现民族交融的双向性,A错误;材料未涉及儒学影响力,C错误;“风俗一致”说法过于绝对,D错误。4.D。两宋时期,自耕农数量减少,佃农增多,充分反映出农业领域租佃关系发展;材料体现的是土地兼并严重,而非缓和,A 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租佃关系,不能直接得出农民生产生活处境恶化的结论,B 错误;材料未体现农业规模化经营扩大,C 错误。5.D。康熙时期的密奏制度使君主能直接获取信息,强化了对官僚集团的控制;密奏制度未改变中枢机构决策方式,A 错误;军机处设立于雍正时期,B 错误;君主专制发展至顶峰是军机处的设立,C错误。6.D。1902 年把“洋务”范畴仅限定为涉外事务,反映出时人对西学理解存在偏差;材料

3、不能体现中国近代化遭到重大挫折,A 错误;“天朝上国”思想崩塌在材料中未体现,B错误;材料与维新变法社会基础无关,C错误。7.B。民国初年新的西式礼仪和称谓逐渐流行,但旧称谓仍存在,折射出当时社会处于转型期,新旧并存;不能说西方称谓不合中国国情,A 错误;材料未体现民主观念缺乏群众基础,C错误;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习俗变革,作用较大,D错误。8.A。梁启超认为欧洲科学虽使物质进步,但人类未得幸福,这体现他注重反思西方近代化的弊端;“彻底摆脱”说法过于绝对,B 错误;材料未体现他认清中国社会发展前途,C错误;他并非排斥科技影响力,D错误。9.D。1947 年漫画怒潮反映出当时社会矛盾尖锐激化;19

4、47 年革命根据地已发展为解放区,A 错误;此时民族战争已结束,B 错误;战略决战始于 1948 年,C 错误。10.C。邓小平强调要按照国际先进方法管理经济,表达了改变现状的坚定性;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是 1992 年提出的,A 错误;揭开中国改革开放序幕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B错误;此时尚未进行经济结构深入调整,D错误。11.C。古埃及为确定赋税测量土地面积,从而产生几何学,说明社会需要推动科学发展;材料未提及古埃及数学领域成就领先世界,A 错误;尼罗河泛滥利于农业生产,B错误;材料未体现东西方文明交融,D错误。12.A。14-15 世纪英国议会取得财政税收控制权和立法权,不同阶层在立法中有不同

5、权力,孕育着分权政治的因素;君主立宪制逐步确立是在 1689 年权利法案颁布后,B 错误;当时国家权力中心仍是国王,C 错误;材料未体现“王在法下”成为共识,D错误。13.B。维也纳会议对波兰领土的划分,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体现;1815 年帝国主义尚未形成,A 错误;该规定未完善集体安全机制,C 错误;这一规定未形成欧洲稳定的国际秩序,D错误。14.A。1750-1900 年英、法、美、德制造业份额变化,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性;材料不能得出制造业是未来产业的基石,B 错误;“开始剥削”说法错误,C错误;美国在 20世纪初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D错误。15.D。和平法令反对兼并弱民族或小民族

6、,有利于世界反战运动的发展;俄国民主革命方向在二月革命时已指明,A 错误;“普遍认可”说法错误,B 错误;沙皇专制统治终结于二月革命,C错误。16.C。2008-2023 年部分经济体 GDP 变化,体现出多极化发展趋势逐渐加强;材料不能体现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潮流,A 错误;国际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B 错误;“一超多强”局势在 20世纪 90年代初已出现,D错误。17.(1)荀子体会:秦国百姓质朴、顺从官府;官吏恭俭、忠信;士大夫奉公守法;朝廷处理政务高效。但秦国与以仁义治天下的王道相比还有差距。(2)“秦政”主要特点:重视法治,通过严格的法律和制度治理国家,注重吏治和社会秩序的维护,但在儒家的仁义治国理念方面有所欠缺。18.示例论题:美国对拉美政策的调整服务于其国家利益。阐述:19 世纪初,美国提出“门罗主义”,旨在排斥欧洲列强对拉美的干涉,维护自身在拉美的利益;20 世纪初,美国实施“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凭借军事和经济实力加强对拉美控制;1933-1945 年,美国转向“睦邻政策”,是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和二战,稳定拉美局势以保障自身利益;21 世纪以来,美国提出“新门罗主义”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作者:admin,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