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试题答案

聊城二中2023级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聊城二中2023级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于2025-09-24发布,目前已经汇总了聊城二中2023级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试卷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试题答案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聊城高三二模2024历史
    2、聊城市高二期中考试2024
    3、聊城二模历史
    4、聊城二中2024
    5、聊城2024高三期中
    6、2024年聊城二中高考成绩
    7、聊城二中2024级
    8、聊城二中2024年高考喜报
    9、聊城市2024-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10、2024年聊城二中报考人数

聊城二中2023级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摘编自徐国利《明清徽州人地矛盾问题再研究》、张建明《明清时期的山地资源开发及山区发展思想》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禁地解放”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清两代为应对人口增长与耕地资源紧张问题而采取的成功做法。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初,就注重其具体运用。李大钊发表文章用唯物史观基本观点阐述孔子、儒学与道德变迁的关系,认为孔子之道适应了专制时代的社会生活需求,当社会物质生活发生激烈变动后孔子之道必然动摇。20世纪30年代,瞿秋白提出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现实的政治经济状况”“应用马克思主义于中国国情的工作,断不可一日或缓”。1938年10月,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指出,“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该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该给以总结,我们要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主编《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
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也在新的起点上推进了“第二次结合”的新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理论和实践成就。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以巨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回答了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在新的起点上不断推动党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


聊城二中2023级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4、聊城二中2023级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C 完全燃烧100 kg的液氢放出的热量Q放=mq氢=100 kg×1.4×108 J/kg=1.4×1010 J  正确
D 额外功不可避免,所以氢能重卡的热机效率不可能达到100% 错误
13.【答案】运动 1.79
【详解】张雨霏在比赛过程中,相对于泳道分隔绳的位置不断变化,她是运动的;她游完全程的平均速度v==≈1.79 m/s。
14.【答案】半导体 电 
【解析】太阳能电池板是用半导体材料制作的,工作时吸收太阳能,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供给空间站使用。
15.【答案】15; 小于


3、聊城二中2023级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学试题


1、聊城二中2023级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学试题



4、聊城二中2023级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学试题


所以石块在水中所受浮力等于被石块排开水的重力。
19. 2 排开液体的体积 丁、戊 越大 小于 他只关注了铁片形状的改变,忽视了排开水的体积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知识点】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详解】(1)[1]饮料罐浸入水中越深,感觉到越费力,说明水对罐子的浮力增大了,因此这个现象可以支持猜想1。
(2)[2]物体在未浸没前,在水中的深度越大,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随之增大。因此,甲、乙、丙实验说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3)[3][4]丁、戊两次实验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但因为液体的密度不同,物体受到的浮力是不同的。液体密度越大,对物体的浮力越大。
(4)[5]铁片第一次是沉底的,说明它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重力;第二漂浮,说明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因此,第一次的浮力小于第二次的浮力。


聊城二中2023级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答案


聊城二中2023级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作者:admin,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