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三)历史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湖北省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三)历史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湖北省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三)历史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5.明初规定土司“袭替必奉朝命”,后又进一步规定“土官应袭子弟,悉令人学,渐染风化,以格顽冥”。上述规定的主要动机是A.保证政令畅通B.保障改土归流C.强化国家认同D.实现分而治之
9.后,中共先后“反蒋抗日”“逼蒋抗日”,特别是力促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枢纽。而日本政府在后极力挑拨南京政府和西安方面的关系。1938年,日本陆军部认为,占领了武汉才能切断国共统治地区的联系,并可能产生两党的分裂,结果这一阴谋再次破产。这可用来说明A.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B.指明了抗战胜利的道路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抗战胜利的基石D.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湖北
材料一18世纪的欧洲被称之为“中国的欧洲”,欧洲的思想精英尤其是启蒙思想家通过文字认识中国文化。16世纪下半叶,欧洲陆续出现葡萄牙人的《中国报道》等记述中国的著述,种类繁多,如《中国新地图集》中国哲学家孔子》中国植物》中医津要》中国礼仪论》等。他们还将儒家的“四书”译为西文出版,为默洲“汉学”的兴起打下了基础,亦促成欧洲社会“中国热”风潮出现。——摘编自马建春《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贡献》材料二但是“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几乎没有一个欧洲国家思想家认为中国社会及文化有可取之处”。赫尔德认为“这是一个为避免犯错误而仅有一个人干活的群体……它对一切外来事物都采取隔绝、窥测、阻挠的态度”。19世纪时,欧洲流传一个比喻“这个帝国是一个木乃伊,它周身涂有防腐香料,描绘有象形文字,并且以丝绸包裹起来,它体内的血液循环已经停止”。当更多的欧洲人这样看中国时,他们的军舰来叩关了。——摘编自夏瑞春《德国思想家论中国》材料三近年以来,吾国人之美慕西洋文明无所不至,自军国大事以至日用细微,无不效法西洋,而于自国固有之文明,几不复置意。然自欧战发生以来,西洋诸国日以其科学所发明之利器我杀其同类,悲惨剧烈之状态,不但为吾国历史之所无,亦且为世界从来所未有。吾人对于向所美慕之西洋文明,已不胜其怀疑之意见,而国人之效法西洋文明者,亦不能于道德上或功业上表示其信用于吾人,则吾人今后不可不变其盲从之态度,而一审文明真价之所在。——摘编自杜亚泉《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1916年)(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16至20世纪欧洲知识界对中国认识的变化。(8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态度改变的原因。(6分)
湖北省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三)历史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souti.cn/90750.html